陕西潼关秦河矿业发生井下1人死亡事故疑云:涉事方曾多次受环保处罚,地方监管信息缺失引发瞒报猜测

2025-10-31 16:13:13  来源:
分享到:

陕西潼关秦河矿业发生井下1人死亡事故疑云:涉事方曾多次受环保处罚,地方监管信息缺失引发瞒报猜测

 

                          

                                                                    潼关县秦河矿业

                             

                                                                 死者潘文的老家

近日,本刊接到爆料,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代字营镇北洞村的“潼关县秦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秦河矿业),于2024年12月17日晚7点左右,发生一起井下有害气体致1人死亡的事故。通过查询公开信息发现,当地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官网上,均未检索到关于此次事故的任何通报或公示。这与此前秦河矿业三年内因环保问题被罚13万元的公开记录形成对比,事故是否存在迟报、瞒报情况,疑云顿生。

事故线索:井下1人死亡与缺失的公示

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显示,2024年12月17日晚7点左右,秦河矿业管理人员潘文正在井下查看情况时,因井下炮工放炮后遗留的一氧化碳气体未及时散出,潘文不幸中毒身亡。爆料人称,事故发生后,矿方直接将潘文的尸体拉至潼关县矿建医院停放,并私下与潘文的家属潘武、潘勇、李雅云等人经多轮协商达成了260万元的高额赔偿协议。未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公众公开。

我们查阅了潼关县应急管理局、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以及公开的安全生产事故通报记录,截至发稿前,未发现任何关于此起死亡事故的正式通报。

根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需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也应适时向社会公布。地方官方信息的缺失,与爆料所指的事故严重性相悖,引发了外界对信息透明度的质疑。

企业前科:三年三张环保罚单,累计罚款13万

据了解,潼关县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 

秦河矿业就是在此背景下于1999年成立的一家集黄金矿石采、选、冶的金矿企业,注册资本150万人民币。

公开的行政处罚记录显示,秦河矿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之外的其他领域已非“生手”。如:2021年至2024年间曾有3次累计13万元的环保处罚记录。如2021年4月,因“进料口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未开”被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处以5万元罚款,2022年10月,因“厂内原来堆放区有原料矿石露天堆放且未用抑尘网覆盖,易产生扬尘”被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处以5万元罚款;2024年2月,又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再次被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潼关分局处以3万元罚款。3年间,秦河矿业因环保问题累计受到3次处罚,累计罚款金额达13万元。这一记录显示,该企业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可追溯的瑕疵。

规定与现实:疑似瞒报的疑点

国家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有明确且严格的规定。通常,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对于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更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并上报。

此次事故,若如爆料所言确已发生且造成一人死亡,而地方政府部门在事发后一段时间内未有任何公开信息,那么涉事企业是否存在迟报、谎报或者瞒报的行为?地方监管部门是确实未接到报告,还是存在其他情况?这成为本案的核心疑点。

知情人向我们透露,在此次事故中不幸身亡的潘文,殁年刚满49岁,家住陕西安康旬阳县双河镇莲花村2组,家中尚有2个未成年的儿子和70岁高堂。目前,潘文长子潘登波刚满15岁,次子潘波轩年仅6岁。参与谈判的李雅云是潘文的妻子,现年36岁。

其还透露,秦河矿业的老板姓江,负责生产的包工头名叫胡发军,潘文是矿上的管理人员。

对于此次事故情况,我们尝试联系了潼关县各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记录后表示需要了解,但截至发稿前,我们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一位不愿具名的安全生产领域专家表示:“一人死亡事故属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但有严格的报告时限。如果企业瞒报,将面临更高额度的罚款,负责人可能被追究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地方监管部门若知情不报或核查不力,同样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是安全生产监管的生命线。”

目前,关于这起疑点重重的事故,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相关企业的正面回应和地方监管部门的深入调查。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介入调查,查明事故真相及可能存在的瞒报行为,给遇难者家属和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安全生产,不容任何形式的“私了”与隐瞒。

(责编:x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