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遭毁,监管遇冷?张家口万全区三和路桥涉嫌违法生产事件调查

2025-10-17 19:48:32  来源:作者
分享到:

河道遭毁,监管遇冷?张家口万全区三和路桥涉嫌违法生产事件调查

 

机器轰鸣声没日没夜,原本通畅的河道被填得面目全非。近日,张家口市万全区宣平堡乡第八滩村多位村民反映,当地三和路桥公司长期在河道内露天生产,涉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多次举报后问题仍未解决。

 

现场直击:河道变厂区,生态遭重创

 

  在第八滩村现场看到,三和路桥公司的生产区域直接占据了村旁的河道范围,大型机械设备正露天作业,碎石料堆随意堆放于河床之上,部分河段的天然河道形态已完全消失。生产过程中无任何遮挡措施,随风扩散至周。

 以前这河道夏天能行洪,平时水很清,现在河床被挖得坑坑洼洼,防渗层也被破坏了。村民王先生指着浑浊的积水坑说,自公司投产以来,周边水井的水质明显变差,。据了解,河道作为水资源涵养和行洪泄洪的重要载体,其河床结构破坏,更会威胁汛期防洪安全。

 手续之谜:涉河生产是否具备合法资质?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必须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取得审查同意书后方可开工,且需提交防洪评价报告等关键文件,说明项目对河势、水质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针对三和路桥公司是否具备合法手续,先后联系万全区水利局。区水利局工作人员表示需核实项目审批档案,但截至发稿未给出明确答复;。多位法学专家指出,若该公司未取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审查同意书,其生产行为已涉嫌违法,可由县级以上河道主管机关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并处罚款。

 举报困境:务部门核实无果,监管责任谁来担?

 村民们,因担心环境污染影响生活,他们自今年年初起多次向万全区务局反映情况,但每次得到的回复都是正在核实,至今未收到任何实质性处理结果。事实上,根据职能分工,环境污染及河道破坏问题的监管主体应为生态环境部门和水利部门,务部门并无直接查处权限。

 关键不是找错了部门,而是监管体系的响应失灵。业内人士指出,根据水利部与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河湖安全保护工作的意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河湖日常执法巡查,受理水事违法行为举报,公安机关则需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监管合力。但在第八滩村事件中,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部门并未及时介入处置。

   更值得关注的是,《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涉嫌违法的行为应及时调查处理,对涉嫌犯罪的需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推诿。而截至目前,万全区相关部门既未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认定,也未开展后续处理工作,监管缺位问题凸显。

 追问:谁来守护河道生态与民生安全?

 河道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容不得半点敷衍。相关专家强调,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企业违法生产问题,更可能存在监管失职甚至利益输送隐患。按照规定,若查实监管部门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相关责任人需承担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第八滩村的河道仍在被持续占用,地下水安全隐患尚未消除。三和路桥公司的生产手续究竟是否合法?监管部门为何迟迟未采取行动?事件背后是否存在保护伞

 

(责编:xmt)